一、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很早就被人注意到。早在11世纪中叶,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所著的医典《医疗之书》就把情绪作为保护健康必需的六条内容之一,指出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国的医学也很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黄帝内经》的七情学说认为,过度强烈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反应会引起神志异常、气机紊乱、精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内经》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又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首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都说明了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二)情绪的概述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以有机体的需要为中介的,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就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引起否定情绪体验(如不满、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情绪的体验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对个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赫洛克提出情绪成熟有以下四条标准:
1.能保持健康,自己能控制因身体疲劳、睡眠不足、头痛、消化不良、疾病等引起的情绪不稳定;
2.能够控制环境,不是想干就干,而是先预料后果,再采取行动;
3.使情绪的紧张消除到无害的方面,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将情绪转变,升华到社会性的高度;
4.能够调查社会,理解社会。
日本的青年心理学家关中文也提出了情绪成熟的两个标志:
1.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控制一时的情欲和欲望,忍耐不满情绪;
2.能够设计现实生活。
一般说来,只要情绪始终保持稳定、积极、乐观、向上,并能够调节不良的情绪反应,就可以说达到了健康的情绪标准。
情绪有三种基本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在某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个行为,使之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人们在工作中比较顺利,事业上有了成就,就心情舒畅,常露出笑容。有的人在事业上失败,工作不顺心,表现出精神委靡不振、郁郁寡欢等。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痛苦等都是激情的表现。这类情绪有时是由生活中遇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有时是由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所引起的。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或偶然发生的事件,必须迅速地作出决定,这时情绪就容易出现应激状态。
(三)少年儿童常见的情绪
少年儿童由于在心理和身体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通常有以下几种。
1.惧怕
少年儿童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大,接触的人和事也比以前多许多,但由于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并且缺乏把握,所以常常会引起社会性胆怯心理,如怕见生人,怕当众说话和演讲,怕与异性接触,怕失败、威胁、冤枉等。
2.忧虑
由于对自己行为的高度关注和对生存环境缺乏把握,少年儿童有时会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想象中的事情、人物、情景等表现出夸大其词的忧虑和担心,如担心考试不及格、担心被人瞧不起等。
3.焦虑
焦虑是一种类似惧怕和忧虑的情绪状态,但焦虑通常没有明显的原因或对象,是一种较广泛的恐惧状态。焦虑一般与内心冲突和遭遇威胁有关。少年儿童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深深感到需要应付各种难题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产生了紧张、惊恐、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
4.嫉妒
当一个人在团体中的位置受到威胁时,当一个人应该得到的权益被他人得到或分享、侵占时,当一个人力求争取的事物被他人赢得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嫉妒的情绪。少年儿童易因为争取在学校中或同伴间的地位和声望而常以同学和同伴作为嫉妒对象。
5.好奇
好奇是对新鲜、奇异或神秘事物发生兴趣而想探索和了解的情绪体验。好奇以愉快体验为主,伴随着喜悦、惊讶和惧怕。少年儿童由于知识的发展和身体的成熟,开始对抽象事物充满好奇、对异性表示关注。
6.快乐
快乐是一种广泛的、轻松喜悦的情绪状态,使人感到全身舒畅,心情愉快。少年儿童单纯敏感,常常会因为身心的健康舒适对学校和家庭的生活感到满意,因为获得了某项成功、受到奖励或重视以及某种情绪得到发泄而感到轻松愉快。
(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众所周知,情绪与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培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少年儿童应认清人生的重大意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生活。学会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事物,提高自我修养,不沉湎于身边的琐事,培养忍耐性,加强意志锻炼,用理智调节烦恼,控制消极情绪。
2.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当少年儿童发现不协调的现象和经历不顺心的事时,既要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的状态,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应付,例如开句玩笑、做个鬼脸等,这样往往可以使一个比较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声中消失。
3.使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
在情绪不安或焦虑时,少年儿童不妨找好朋友或找教师和家长说说,甚至可以一个人面对墙壁,倾吐心中的郁闷,把想说的说出来,这样心情会平静很多。但是宣泄一定要有限度,要避免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打架、骂人、摔东西等。
4.善于从光明一面观察事物
任何一件事,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给人以不同的印象。我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所以说,当少年儿童遇到不顺心或令人烦恼的事时,不要一味地伤感,要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接受教训,总结经验。
5.合理制定理想目标
多数少年儿童都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或以后要做的事制定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如果理想目标较低,虽容易实现,但不能满足;如果理想目标太高,难以实现会有挫折感。所以说,少年儿童制定目标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调整理想目标,或是把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努力可以一个个达到,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一个人情绪体验强有力的表现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即使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起到调节作用。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调节情绪的好办法。所以,少年儿童应该学会用语言和暗示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7.注意和行动转移法
当存在不良情绪时,少年儿童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改变活动内容,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等,来遏制不良情绪。
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助于去除烦恼、消除紧张、缓解思想压力,使人神采飞扬、愉快向上。“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优美的体型,还赋予我们开朗的心胸、愉快的心情。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与振奋情绪的药物相媲美。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
二、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流通过程,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这种相互交往活动,相互之间的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只要人活着,不管愿意与否、自觉与否,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只有学会交往,才会感到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生命才变得更有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够鼓舞人的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使个性健康发展得到保证。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和交往障碍,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列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一)少年儿童的交往特点
1.仪表性交往
仪表,指个体的形体、容貌、姿态、衣着等综合特征。落落大方、风度翩翩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许多少年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常常受对方外表的影响。
2.相似性交往和互补性交往
相似性是指交往双方在文化、态度、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少年儿童在此方面相一致或相接近,就会相互喜欢、相互吸引,如由志同道合、共同语言、情投意合等因素引起的交往。互补性交往即为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少年儿童往往选择具有某些特征的伙伴作为交往对象,这些特征是自己缺少的,通过交往,彼此都会获得满足,从而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3.敬仰性交往和人品性交往
交往双方彼此尊敬和仰慕而产生的相互吸引。一般说来,听到称赞话越多,就越喜欢说话人(除非他是蒙骗人),因为这是一种奖励。人的品质、品格,在交往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诚实、直率的同学,人们愿与之交往,心术不正者则令人讨厌。
4.随意性交往和隐蔽性交往
少年儿童由于认识、评价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往往在交往中随意性较强,表现为交往对象良莠不齐。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在交往中,害怕父母和教师的干预,交往常常带有“地下”隐蔽性。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交往,隐蔽性更强。
(二)少年儿童的交往障碍
1.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即对人的认识)和意义认知三方面。
少年儿童本人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知障碍即自我认知障碍。产生自我认知障碍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自傲和自卑。前者表现为对自己产生过高的估计,有一种“超人感”,自我表现欲望极强,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后者则和前者相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来自自身的不正确认识都会引起交往障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社会认知障碍是指在对他人认知的基础上,如果交往过程中发现对方与自己原来的认知相矛盾,就会感到困惑,以致最后影响交往的进行。
另外,由交往双方对交往的目的、内容、方法的认知分歧而引起的障碍即意义认知障碍。少年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如果把目的放在相互利用,放在强调自身的价值与需要的前提下,就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自然会影响交往的进行与发展。
2.情感障碍
交往中,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交往中,常通过情感达到互相了解、互相适应。通过情感表现自己的态度,如快乐与悲伤、期待与失望、爱和恨等。少年儿童的情感障碍主要有情感过热、情感过冷、反向情绪等。情感过热指过于激动,不分场合、对象地恣意纵情;情感过冷是指对本来可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过于无情、冷漠;反向情绪是故意装出和别人情绪相反的内心体验,如别人哭他反而笑。这些情感障碍都会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3.个性交往障碍
个性交往障碍是由双方的个性倾向如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人生观,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常见的个性交往障碍有虚荣、妒忌、不尊重他人等。
4.交往艺术障碍
一些不当交往方法引起的交往障碍,即交往艺术障碍。少年儿童在交往中有时过于直率、诚挚,有时过于保守,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此外,家庭的不良作风也影响着他们人际交往的方式。
5.社交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障碍是指人的心理在交往中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少年儿童社会交往恐惧障碍主要包括气质性恐惧和挫折性恐惧。前者是指生性孤僻的抑郁性气质的人,后者是在交往中遭受过巨大刺激的人。两种类型的人在交往中都怕与人交往、接触,其外在表现为害羞、脸红、局促、说话紧张等。
(三)少年儿童交往的心理辅导
少年儿童的人际交往,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帮助少年儿童预防和消除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呢?
1.正确认识自我
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强烈,在交往中易产生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应指导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扬长避短,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增强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是交往成功的重要条件。
2.学会控制不良情感
适度的情感表现是交往成功的必要条件。少年儿童的情感变化比较大,因此,指导他们学会因地、因人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放松法、转移注意法、自我暗示法等,都有利于交往的成功。
3.加强个性修养
人的自尊和互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必要因素。少年儿童只有自尊才能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自尊与相互尊重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培养少年儿童的自尊,是加强个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培养良好动机、改变不良的性格也是个性修养的重要方面。
4.掌握交往技巧
少年儿童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有利于提高其交往水平。交往成功的条件是知己知彼。知己,要通过以其他人的认识和评价为参照,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修正,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把他人的期待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去。知彼,就是在交往中使用一些交往方法,如是非判断法、穷追观其变法、委其事观其信法、寻其计观其智法、察颜观色法等等,可以使对方不自觉地表现出真正的面目,有利于交往。
三、少年儿童的性心理与心理健康
性心理问题,也是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性早熟,指少年儿童出现成年人的性欲和行为,除了神经内分泌因素外,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亲昵,父母性行为的影响,看色情电视和刊物,不适当服用保健品有关。再例如少男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这些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学校和家庭不重视性卫生教育,少年儿童又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往往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又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精力旺盛,性伦理和性法制观念淡薄,使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矛盾,这些都会对性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某些少年儿童感到恐惧或焦虑,久而久之继发神经衰弱,出现头痛、失眠、无力、记忆力下降等)。
少年儿童的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防止性罪错的有效手段,也是少年儿童未来婚姻美满、家庭和睦的重要保证。
(一)少年儿童性教育的原则
1.组合原则
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时,要注意思想性和方向性,向少年儿童灌输社会主义的性道德、性法制。同时,也要注重所传授内容的科学性,切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渐进原则
少年儿童的性成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应该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坚持教育的适宜、适度、适时性。
3.全面原则
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时,特别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单从性生理一个方面教育,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型的教育,在做好性生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全面性的教育。
4.合力原则
少年儿童的性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协调好学校、社区、家庭等各种教育力量的关系,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各种力量协调一致,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5.疏导和引流原则
少年儿童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一路曲折地走过,在这个进程中,性成熟带来的困扰尤为明显。生理成熟在机体上引起变化,性意识萌发、对性的渴望与压抑、与异性交往时遇到的无助与苦恼,无时不在冲击着少年儿童,因此,他们常常会心情紧张,心理失衡。对此,不能用简单的压服方式去制止他们,正确的方法应是及时疏导,分洪引流,创造条件,丰富业余生活,使他们的精力和欲望得到释放,把兴趣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开辟多层次的性教育途径
1.课程教学中的性教育,既要开设有关性教育的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和性法律等课程,又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重视性教育的内容。
2.优化校园文化中的环境。如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宿舍文化环境的建设,各种班队、团队的活动等都要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培养他们的健康情绪,同时要杜绝各种不健康的东西进入校园。
3.大众媒体传播中的性教育。电影、电视、互联网、VCD、报刊杂志,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很大,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宣传媒体,对少年儿童进行性知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4.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少年儿童性心理中的本能性和朦胧性、冲动性和易变性等特点,往往导致心理矛盾的产生,做好性心理的咨询和辅导工作,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咨询辅导相结合,重视循循善诱,深入了解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少年儿童的生活,特别要尊重少年儿童的自尊心。
四、心理挫折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挫折的形成
所谓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行为目标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和阻力,使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与消极的情绪状态。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在遇到挫折后,生理上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色苍白等;在情绪上可能会企图反击,对构成挫折的起源实施报复,还可能失去控制能力,任意胡闹。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每时每刻都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现实和个人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甚至遭受失败的结局而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进一步形成心理挫折。分析心理挫折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两个方面。
外部挫折是指个体的目的、兴趣、需要等由于受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挫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突发性挫折。指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失去了这种满足所造成的挫折。如有的学生在班上一直是班干部,在一次班干部选举时突然落选,从而失去了本来的信心和满足,产生焦虑和痛苦的心理状态。
(2)干扰性挫折。指满足需要的目标由于受外界的干预、阻止而引起的挫折。如在课堂上,遭到老师过多的或过分的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使某个学生产生烦恼和紧张情绪。
(3)欠缺性挫折。指外部条件不足、不理想而造成的挫折。如有的学生在体育上有较高的表现能力,然而,受到学校体育设施的限制,能力无从表现,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不能满足。
内部挫折是指个体的需要和目标因受自身内部条件的影响而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挫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目标性挫折。指个体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太高,与个人自身条件不相符合而产生的自我评价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使之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形成消沉、绝望的心理。
(2)自身缺陷性挫折。由于自身体质、智商或其他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人在行为和表现能力上明显落后于他人,为此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挫折,产生自卑、孤独的不良情绪。
(二)如何应对心理挫折
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人拍案而起,大发雷霆;有的人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有的人心灰意懒,万念俱灰;有的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当然,在相同挫折面前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人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挫折容忍力”。那么,少年儿童应该如何应对心理挫折、增强挫折容忍力呢?
1.要有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挫折就是不成功,因为客观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每一个人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挫折时才会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而毫无心理准备的人,面对挫折时就会惊慌失措,进而灰心丧气。
2.建立“失败”的正确观念
有人认为没有成功或没有达到目的,就算失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很多工作,需要经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多次大胆的尝试,才能取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少年儿童在挫折面前不要气馁,利用教训总结经验,坚持努力,顽强地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3.正视自己,修订目标
在挫折产生的原因中,最普遍的是目标定得太高,没有仔细考虑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千万不要效仿别人,因为每个人各有所长,不要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有必要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适合自己的实际能力。
4.应用成功体验
由于工作或学习屡遭失败可形成少年儿童的心理负担,而采用成功体验法则可改变受挫后的自卑心理,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创造条件或机会使自己获得成功。
5.改变情境
改变使人遭受挫折的环境和心境,到秀丽的风景区、嫩绿的草地、茂密的森林去参加活动,可使人心旷神怡。登山、郊游也能振奋精神,使人心胸开阔,无比愉快,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而且对应付挫折十分有利。